新鲜家常菜
家常菜谱,美食攻略

艾粄的做法 艾粄的功效

艾粄的制作方法 ?

以制作80个艾粄为例,肉馅、糖馅各40个。 ★基本:艾草1250克,糯米粉1500克,粘米粉1000克,碱水50克,生油适量。★肉馅:猪肉1500克(前腿肉为佳),冬菇20个,冬笋1条,盐、淀粉、五香粉、蚝油适量。★糖馅:花生150克、白芝麻50克,椰蓉100克,白糖100克。 ★和面1、艾草洗干净,放锅内加水煲烂,煲时加碱水,加适量油。2、煲烂的艾草捞起,沥干水,放砧板上剁烂,或放搅拌机内搅烂。3、然后在艾草内加糯米粉和粘米粉和成面团。★肉馅1、猪肉剁烂,加盐、淀粉、五香粉、蚝油搅匀。2、冬菇放热水内浸发,去蒂剁粒。3、冬笋剥壳,切厚片,放清水内浸泡,中间换几次水,然后放锅内加水煲开,再过清水去涩味,剁成粒状。4、把冬菇粒、冬笋粒放肉馅里搅匀。★糖馅1、花生仁炒熟,去衣,碾碎。2、白芝麻炒香。3、椰蓉烘香。4、混合加白糖搅匀。★成型1、将面团分成小剂,分别包入肉馅和糖馅(形状自定)。2、蒸碟内铺上纱布,把艾粄放上去。3、锅内放水烧开,放入艾粄,蒸15分钟左右。4、然后用油在外面涂一层即成。

河源紫金水煮粄做法 ?

田艾粄的做法
用尽你全身的力量来捣碎田艾!!
把糯米粉跟粘米粉混合起来!!
白糖加适量的水!熬成糖水!具体!!我不会形容!!糖溶了就成!!
把粉跟田艾混合!然后把熬好的糖水倒进混合物!!搓揉起来!!!
啊咧!!油好像忘记说了!!哪个时间放都行!先混合粉以后放油也可以!或者搓揉成团状物后放油也中!!
把面团放置会!!没那么软了!没那么硬了.......................就把它弄成一个小圆..接着...........就是......放进模具..然后又把成形的弄出来..(总觉得写了一个很不负责的菜谱~扶额
水煮开!放进锅里蒸!15分钟左右!出锅!

龙川艾粄的做法 ?

艾粄的做法
材料
★基本:艾草1250克,糯米粉1500克,粘米粉1000克,碱水50克,生油适量。
★肉馅:猪肉1500克(前腿肉为佳),冬菇20个,冬笋1条,盐、淀粉、五香粉、蚝油适量。
★糖馅:花生150克、白芝麻50克,椰蓉100克,白糖100克。

做法
★和面
1、艾草洗干净,放锅内加水煲烂,煲时加碱水,加适量油。
2、煲烂的艾草捞起,沥干水,放砧板上剁烂,或放搅拌机内搅烂。
3、然后在艾草内加糯米粉和粘米粉和成面团。
★肉馅
1、猪肉剁烂,加盐、淀粉、五香粉、蚝油搅匀。
2、冬菇放热水内浸发,去蒂剁粒。
3、冬笋剥壳,切厚片,放清水内浸泡,中间换几次水,然后放锅内加水煲开,再过清水去涩味,剁成粒状。
4、把冬菇粒、冬笋粒放肉馅里搅匀。
★糖馅
1、花生仁炒熟,去衣,碾碎。
2、白芝麻炒香。
3、椰蓉烘香。
4、混合加白糖搅匀。
★成型
1、将面团分成小剂,分别包入肉馅和糖馅(形状自定)。
2、蒸碟内铺上纱布,把艾粄放上去。
3、锅内放水烧开,放入艾粄,蒸15分钟左右。
4、然后用油在外面涂一层即成。

想请教梅州的客家朋友们:客家小吃“艾bang”的做法是怎么做的。谢谢啦! ?

★和面   1、艾草洗干净,放锅内加水煲烂,煲时加碱水,加适量油。   2、煲烂的艾草捞起,沥干水,放砧板上剁烂,或放搅拌机内搅烂。    3、然后在艾草内加糯米粉和粘米粉和成面团。 4、蒸锅内放水烧开,放入艾粄(下面垫芭蕉叶,防止粘锅),蒸15分钟左右。 5.完成

吃艾粿怎么做如何做好吃 ?

艾粿也叫“艾粄”
艾粄,是清明粄中其中的一种,是一种美味的汉族传统小吃,属于客家菜。用粘米粉、糯米粉、艾草等做成
每年清明节,清明时节,人们在外出祭祀、踏青时便会采摘些鲜嫩的艾叶、鼠曲草、竺叶、鸡矢藤和使君子等用于制作各类清明粄。

兴宁的小吃 ?

因为文化习俗的不同,北方人称为“糕”的湿面粉制品岭东人称为“粄”,客家人说“糕”是饼干。砸棕在客家语中,砸就是压的意思,砸棕就是压制的棕子。其制作工序是先把糯米饭放在木格子里压实,然后放在油锅里去炸,必须不停地翻转,使砸棕变得金黄。软和香是砸的特点,因为是油炸的缘故,食用后使人容易上火。溜锅粄溜锅粄的做法是把粘米调成稠糊状,用汤匙挑起顺着锅壁溜下去沸腾的热油汤里去。一般是放咸味,但也有放甜味的,依各人所好这种方法做成的面食,又软又滑。如果再加点正宗的岭东水咸菜,溜锅板就集咸滑热三种滋味。石马番豆番豆就是花生,石马地方的人民用一种颇为奇特方法来制作番豆:先用老屋的砖头泥(必须是带硝性的)捣碎加盐和番豆在一块熬熟,捞出又在同样的泥粉里滚,混上米浆使泥粘实番豆,晒到半干,即放在一种特殊的竹容器用火烤,直至干透。这样制作出的花生,味道之奇香绝不是市场上的红泥花生可比。可惜因其制作复杂,食用易粘泥,已经鲜有生产。鸡颈粄用水把“七分糯三分粘”米粉和成小团,放入热油锅里,用锅铲压拍,然后把它翻过来用锅铲压拍,不断重复,把它压拍成薄片煎熟。趁热取出,撒上白糖和碎花生米,细细卷好。用刀切成一圈圈竖起即可食用。萝卜粄萝卜具有消痰化气的功用,味道清甜而价格低廉。用萝卜板和粘米粉做成的萝卜粄,是岭东人的年糕。依各人所好,加入五香粉、虾仁、香菇、猪肉等配合萝卜的清香,倒上两碗老酒,是兴宁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享受。田艾粄这是一种生长在田埂的艾捣烂和上粘米粉做成的小吃。田艾的味道甘中带着特别的芳香,入口细嚼,喉间鼻里尽得享受。长在沙堤上的田艾,叶梗肥大,用这种艾的做田艾粄,特别香。酿豆腐这也是走向各地的四菜之一,只是外边的豆腐,实在太差劲。用山泉水做的,那才是掉在灰里“拍不得、吹不得”的“高尚”豆腐,配上头刀肉馅,细火慢煎。在现代,酿豆腐为兴宁人过年必备的菜肴,根据兴宁人的习惯,豆腐取“付唔园”(即怎么都给不完之意)。梅菜扣肉梅菜扣肉是岭东四菜之一,随着开放之后的交流,梅菜扣肉已走向各地餐桌,它的变种有水晶扣肉、香芋扣肉等。黄粄梅州兴宁北部山区,有一种只此一家的独特稻米,叫珍珠米。它米粒比大米小呈黄色,产量极低,很少人种。但是用这种又叫禾米的做板,却有一种非常独特的香味。蓼花蓼花是一种松脆香为特点的兴宁小吃。腐卷腐卷也是一道岭东名菜,它用腐竹皮包住馅料(由肉和花生、香菇组成),并用油炸而成,付卷亦可作为煲汤的原料,味香而不腻。珍珠红它曾经代表着兴宁最高荣誉,中华老字号产品,岭东历史名酒。鸡炒酒炒鸡酒有三个待点:补身子、特别香、特别顺口。鸡炒酒经常被兴宁人用作产妇坐月子之用;另当有家添男丁的时候,该家就将鸡炒酒炒上一大锅,发于全村每家一碗。乐仙腐竹产于梅州兴宁市乐仙腐竹厂,有传统腐竹、白竹、芝麻腐竹、即食腐竹等,不含任何防腐添加剂,质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要求,产品覆盖梅州、汕头、珠三角等地,深受广大城乡人们的喜爱。

客家人有什么特色小吃? ?

客家小吃是客家饮食的另一部分,是客家人逢年过节及做红白喜事才能吃上的“好东西”,每种小吃几乎都与农事季节有关,或者反映了一种习俗。
正月元宵节 元宵节客家人吃汤丸和悬挂花灯笼。汤丸有咸与甜两种,取“团圆”的好兆头。客家人的习惯是过了元宵节、吃了汤丸以后,就要送回家过年的亲人出远门,表示祝愿亲人一年在外平平安安、年底再回来团圆。在元宵节或早三几天,上一年“添丁”的人家要在祖屋中厅的梁上悬挂大花灯笼,并请亲朋好友前来吃洒祝贺,期间户主抱来去年出生的男婴先向先祖神位参拜,接着参拜长辈,长辈给“利是”表示祝愿,完毕后众人开怀畅饮,吃过灯酒,男婴就算正式加入家族行列,将名字注入族谱。一般是一个儿子挂一个灯笼,哪个围屋挂的灯笼越多就越光彩,表示人丁兴旺。
二月二 取下花灯,烧过年贴的对联、“利是”,清理、吃完过年时剩下的食品,如米糕、料花等,准备开春干农活。
三月清明 这一期间野艾草比较鲜嫩,客家人就采来做成糍来吃。清明过后,就开始插秧了,所以有俗语说:“吃了野艾糍,肩头磨得损。”
四月八 也叫水节,立夏节,因为是在表黄不接的时候,过节吃的食品较差,大多数吃的是杰米粉与麦皮混和做的糍。
五月五端午节 端午节吃粽子,以表示纪念屈原,还吃酿苦瓜和用刚收成的黄豆做的酿豆腐。
七月十四 上半年农作物的收成与下半年的耕种已基本结束,有喜庆丰收和放假休息的气氛,这天家家户户磨豆腐、吃鸭子,还要吃多种做法的新鲜花生。
八月十五中秋节 吃月饼、炒田螺及板栗、柚子、山梨等瓜果。月饼、田螺都表示团圆,这天外出做工的人都要回家过节。以往还有放孔明灯作娱乐的传统。
九月九重阳节 也叫鬼节,客家人祖上的二次葬都在这天进行。这天吃的小吃是九重皮。
十一月冬至 客家地区有句话叫做“冬(冬至)大过年(春节)”,意思是比春节还要隆重,因为秋收冬藏,农事已毕,一年耕稼,丰硕喜人。这天吃的小吃是萝卜糍,由于这时天气寒冷干燥,所以客家人都在这一时节腊猪肉、腌咸菜等,准备过春节,这天腊的猪肉可保存较长时间。
春节(过年) 十二月二十五日开始不出远门,忙着准备过年的食品、迎接远归的亲人。过年吃糯米做的油果、大笼糍,还有红烧肉、酿豆腐等客家菜。特别是大年三十除夕,客家人不管多远都要赶回家吃“团圆饭”,与亲人团聚。

【客家酿三宝】
酿苦瓜、酿辣椒和酿茄子集于一盘,色泽各异,形态美观,味道独特。

【菜干扣肉】

师傅将五花腩500克腌制入味,炸至甘香、微黄,与浸至稔绵的芥菜干同炖90分钟。由于采用的是河源芥菜干制作,味道香浓,吸收了花腩的油脂,口感不肥腻,突出菜干的原始香味和花腩的甘味,是对客家名菜梅菜扣肉的创新

【东江鱼丸】
另外,还可以用大虾、鸭肾、本港(惠阳澳头港口出产的鱿鱼,当地人简称本港,质量最好)、火腿等料切碎与鱼胶捞匀,搓成鱼丸,叫“百花鱼丸”。

【东坡肉】
东坡肉:又叫“扣肉”。相传苏东坡贬谪惠州时,十分喜欢用五花猪肉配上香料做成“扣肉”,吃起来余香满口又不腻人,是上乘下酒菜。此后,客家人就称“扣肉”为“东坡肉”。

【全猪套餐】
主要有选用猪最“精华”的八个部位的肉堡成全猪汤,蒸猪红、猪杂,红烧肉等,配吃一些青菜和家腌酸菜。这种吃法类似往时,客家人一年到头在春节钉杀猪时方有的口福。

【全牛套餐】
以牛肚岗、牛柏叶、牛心顶为主,做成不同风味小吃,可佐酒可宵夜。其特点是牛柏叶不去掉黑膜,既爽口清脆,又可健胃。

【豆腐套餐】
客家人酿豆腐源于中原时包饺子的习惯,因迁徙到岭南无麦可包饺子,想出了酿豆腐的吃法。客家人吃豆腐各种煮法都有,所谓......余下全文>>

正宗的兴宁特产是什么 ?

砸棕
兴宁美食(19张)  在客家话中,砸就是压的意思,砸棕就可以理解为是压制的棕子!其制作工序是先把糯米饭放在木格子里压实,然后放在油锅里去炸,必须不停地翻转,使砸棕变得金黄。软和香是砸的特点,因为是油炸的缘故,食用后使人容易上火。   溜锅粄   溜锅粄是个很形象的名词,它的做法是把粘米调成稠糊状,用汤匙挑 起顺着锅壁溜下去沸腾的热油汤里去。一般是放咸味,但也有放甜味的,依各人所好这种方法做成的面食,又软又滑,口感好极了。如果再加点正宗的客家水咸菜,溜锅板就集咸滑热三种滋味,别有一番风味。   石马番豆   番豆者,花生也。石马地方的人民用一种颇为奇特方法来制作番豆:先用老屋的砖头泥(必须是带硝性的)捣碎加盐和番豆在一块熬熟,捞出又在同样的泥粉里滚,混上米浆使泥粘实番豆,晒到半干,即放在一种特殊的竹容器用火烤,直至干透。这样制作出的花生,味道之奇香绝不是市场上的红泥花生可比。可惜因其制作复杂,食用易粘泥,已经鲜有生产。   鸡颈粄   用水把“七分糯三分粘”米粉和成小团,放入热油锅里,用锅铲压拍,然后把它翻过来用锅铲压拍,不断重复,把它压拍成薄片煎熟。趁热取出,撒上白糖和碎花生米,细细卷好。用刀切成一圈圈竖起,哟!还真的象鸡颈呢,吃一口,又香又甜!   萝卜粄   萝卜具有消痰化气的功用,味道清甜而价格低廉,深受客家人的喜爱。用萝卜板和粘米粉做成的萝卜粄,是客家人的年糕。依各人所好,加入五香粉、虾仁、香菇、猪肉等配合萝卜的清香,倒上两碗老酒,是兴宁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享受。   田艾粄   这是一种生长在田埂的艾捣烂和上粘米粉做成的小吃。田艾的味道甘中带着特别的芳香,入口细嚼,喉间鼻里尽得享受。小处候,常跟姐姐去拨田艾,印象最深的是长在沙堤上的田艾,胖乎乎的,用它的做田艾粄,特别香。   酿豆腐   这也是走向各地的四菜之一,只是外边的豆腐,实在太差劲。用山泉水做的,那才是掉在灰里“拍不得、吹不得”的“高尚”豆腐,配上头刀肉馅,细火慢煎。在现代,酿豆腐为兴宁人过年必备的菜肴,根据兴宁人的习惯,豆腐取“付唔园”(即怎么都给不完之意)。   梅菜扣肉   梅菜扣肉是客家四菜之一,随着开放之后的交流,梅菜扣肉已走向各地餐桌。网友基本上能够吃到了,它的变种有水晶扣肉、香芋扣肉等。就我个人来说,梅菜扣肉比较好吃,再肥的肉也不腻人。   黄粄   兴宁北部山区,有一种只此一家的独特稻米,叫珍珠米。它米粒比大米小呈黄色,产量极低,很少人种。但是用这种又叫禾米的做板,却有一种非常独特的香味,初到北部山区的游客,一定会尝尝这种小吃。虽然它不一定是最好的,但它绝对是独一无二的。   蓼花   蓼花的做法,它是一种松脆香为特点的小吃。它是真正的兴宁小吃,   付卷   付卷也是一道客家名菜,它用腐竹皮包住馅料(由肉和花生、香菇组成),并用油炸而成,付卷亦可作为煲汤的原料,味香而不腻。   珍珠红   它曾经代表着兴宁最高荣誉,中华老字号产品,客家历史名酒。   鸡炒酒   不是每个人都能把酒炒好,从选酒取鸡到挑姜都很有学问。恰巧能遇到一位好师傅,他炒的酒肯定是酒气鸡味姜香,喝起来,以碗论。它有三个待点:补身子、特别香、特别顺口。鸡炒酒经常被兴宁人用作产妇坐月子之用;另当有家添男丁的时候,该家就将鸡炒酒炒上一大锅,发于全村每家一碗

台湾的草仔果是什么做的 ?

草仔粿(台湾闽南语之称法,或称草粿),台湾客家语称为艾粄,为台湾中元普渡和扫墓祭拜之米制食品,多搀入鼠麴草而为草色,扁平约巴掌大小,外或有龟印,内以萝卜切丝剁碎为包馅,味道咸,绿色外表,以植物叶为垫。
草仔粿,清明节前后,屋前屋后常生一种状如小汤匙的植物,浅绿色高约30公分左右,全身有细绒毛。因为生长於屋前屋后的小草,所以民间习惯称为厝角草学名鼠麴草,特色是纤维特别多,客家人喜将和糯米作成粄食之有淡淡草香,春季采摘后晒乾可以贮存,如果现采现作有绿色呈现而且较有草香。因为含纤维多就算加糯米做成糕也不会造成肠胃负担。
类似的产品有红龟粿(红粄)、麻糬(粢粑)、冰麻糬、炸麻糬。
做法
粿皮: 到市场买糯米粉加水,或以圆糯米泡水四小时后磨成粉浆,在榨去水分和成粉团,取一小块先入开水煮熟,再将熟面团与生面团搅和均匀。 加入糖、油之后再次揉匀。
厝角草: 先采洗净,开水煮沸,烫熟,捞取挤乾或拧乾水分。 放置沾板上以菜刀剁碎,剁碎之后再加入糯米团再搅拌和匀。
内馅: 一般客家方式是以萝卜用切丝以盐腌制,榨去水分稍作日晒作成罗卜丝乾,或是剁碎的方式,(同样方式以盐腌制,榨去水分稍作日晒作成罗卜乾)再佐以爆香的葱花,倒入一起搅拌均匀,加糖、少许酱油、白胡椒、盐少许。 (视个人喜好可以另外加减)
将揉匀糯米团撕成手掌大小,擀平包入内馅,上蒸笼中火蒸约15~20分钟,熄火待5分钟后再掀盖,即可享用。


参考资料:台北亂談

转载请注明出处万丰美食菜谱大全 » 艾粄的做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