鼠曲粿的制作方法 ?
鼠曲草,又名鼠耳草,菊科植物 ,由于鼠曲草与白头翁(毛茛科植物 )形态相似,所以有些潮汕人称鼠曲草为 白头翁,长于冬季农田及荒埔中,芯末开白色小花,花蕾及枝叶有棉絮状的白色纤维。从田间采集后,选摘芯叶入锅熬煮,沥去涩水之后,放入石臼舂烂。再以糯米粉掺和揉制成团块,作为粿皮。再将团块分成小块,捏成圆饼,中包粿馅,馅有咸、甜、双烹数种。甜馅有红豆或绿豆加糖制成豆沙;咸馅有糯米饭加香菇、肉丁、虾米、花生仁、香料等;双烹则一半是甜的一半是咸的。包制粿馅之后入木模压印,垫在蕉叶上入蒸笼蒸熟。吃时可再蒸热或在锅中用油煎,入口软香甜润。
鼠曲粿的介绍 ?
鼠曲粿(guǒ)也称茨壳粿(官方名称“鼠粬粿”),广东潮汕地区的汉族传统小食之一,潮汕民间年节祭祖一般都会有鼠曲粿。凡是提到潮汕小食,都不能不提到“鼠曲粿”,这大概是因为“鼠曲粿”在潮汕小吃中历史最为悠久,最具潮汕风味,最为大众化的原因吧。
鼠曲粿的做法,怎么做,如何做,家常鼠曲粿的 ?
鼠曲粿的做法
用料
糯米粉
粘米粉
白糖
鼠曲草
红豆沙
用热水焯一下,再过冷水,留青。
打成菜汁。
加入两种粉和适量白糖,揉匀。
包入红豆沙
整形,大火蒸15-20分钟。凉后食用。
鼠曲粿的主要功效 ?
潮州人很早就懂得“鼠曲草”特有的甘香味,及其本身具有的药效,地上部分入药,性平,味甘,功能祛痰止咳,主治咳嗽痰多、气喘等症,还可作为原料,制成各种小食。这一点,在古代一些文献中已有记载。如唐代著名诗人皮日休的一首诗《鲁望以躬掇野疏兼示雅化用以酬谢》中有一句“深挑乍见鼠耳香”,这里的鼠耳,便是我们提到的鼠曲草;明代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中也提到:“北方寒食采茸母草和粉食”,这里的茸母草也同样是鼠曲草。可见人们用鼠曲草和粉做粿的习俗,已经来源悠久了。现代著名作家周作人也曾写过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《故乡的鼠曲草》。
鼠粬粿的制作方法 鼠粬粿怎么做 ?
食材明细
鼠曲草粉适量
糯米粉300g
米粉20g
红葱头适量
猪油适量
猪肉碎80g
腌制白萝卜丝40g
虾米10g
粗砂糖30g
水100g
盐适量
豉油适量
其它口味
蒸工艺
数小时耗时
高级难度
鼠曲粿的做法步骤
1
猪油放入锅中,小火融化(千万不要大火)。
2
微火煸炒红葱头,将新鲜红葱头香气逼出。
3
将红葱头煸炒至微黄,香气充分释放。
4
将红葱头捞起(这里必须赘述一下,这不是油炸红葱头,油炸红葱头一定要切细,然后深油炸)
5
将猪肉碎放入刚才煸炒红葱头的油中。
6
小火快速翻炒使其均匀沾到刚才的油。
7
加入虾米(那种很小的干虾米,本身带一点咸味,颜色几乎是白色,而非红色,不需要大虾米,干虾米也分为很多种)
8
虾米微微变色,加入腌制过白萝卜丝干拌抄。
9
加入适量豉油,盐,白胡椒粉,糖拌抄均匀。
10
糖熔化后加入刚才炒制的红葱头。
11
红葱头要和其他材料充分拌均匀,整锅看起来都要颜色一致。
12
起锅摊凉备用,这就是馅料。
13
下面做皮,糯米粉过筛几次。
14
加入粗砂糖拌匀。(粗砂糖第一次出的糖,颜色偏棕黄,不同于白糖,营养价值比白糖高,味道也比白糖甘,分别尝试一下你就能分出味道,不过尝过第一种之后记得喝水漱口再尝试另一种哦)
15
加入鼠曲草粉拌匀。(也可以用天然鼠曲草榨汁连渣和汁一起倒入搅匀)
16
加入米粉,盐搅匀(加米粉,盐和糖除了提味有增加皮口感的功效,它会使皮更加弹牙而且不会裂开,所以绝对不能省略)
17
先拌匀粉,然后加水开揉吧(在加水的时候用手绕圈圈,将干粉搅匀后再加入水)。
18
水不要一次加很多,分次慢慢加,边揉边加,一直到完全起团。
19
搓揉到好像揉面做汤丸的时候那种光滑程度即可。
20
重点的一步来了,将揉好的面团取两团放入滚水中,一定要是滚水(必须是煮滚的滚水,凉水或者温水都不可)。
21
煮熟至变色漂起,期间一直大火,注意不要让其粘底,使用不粘锅最好。
22
将煮熟的面团放入刚才揉好的生面团中。
23
用生面团包裹住熟面团,开揉。
24
先用折叠的方式揉,最里面不是熟面团吗,先把整块面压扁,然后不停折叠按压扁,然后又折叠,不断反复让生熟面图充分揉均匀。
25
然后双手不停将面团尽量向中间挤压让其出弹性,面团有弹性即可。
26
取一小块面团用手压扁做皮,千万别用擀面的发机或者擀面的棍子压,压的死硬口感超差。
27
将刚才炒制好的馅料放适量在中间,然后捏边包起来。
28
上面用户口压出尖端来。
29
这是正统样式,但是在家中就可以随意包成你喜欢的形状。
30
粽叶上刷油,放在粽叶上放入竹制蒸笼中(蒸制不同的食品要用不同的蒸笼,用竹制和不锈钢蒸笼因为所受温度不同,所以最好分开使用,做出的食物才会完美)。
31
用包煎饺的方式捏也行,但是要注意不要捏成完全扁状的,一定要有一个底保证可以竖立在粽叶上。
32
将蒸笼放入锅中,这里要说明一下,一定要有间隔空隙,让每个都有足够的蒸汽完全围绕。不要放的很密。
33
盖上盖子,中火蒸制20分钟即可食用。...余下全文>>
鼠曲粿的饮食文化 ?
潮人将鼠曲草又称“白头翁”,岂无混淆视听之嫌?该不该正名正视听?愚见:也无须。此乃文化传播约定俗成之现象。约定俗成的力量是巨大的。一味草药,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名字,甚至有甲地将乙地的A草称作B草,而将B草称作A草的现象。例如工具书上的“苦草”,即是穿心莲,也叫“一见喜”、“四方草”、“榄核莲”;而潮汕不少地区所称的苦草,却是龙胆草,也称苦胆草。没有人将“穿心莲”称为“苦草”,而称穿心莲为“龙胆草”、“苦胆草”的大有人在。这岂不是“更混乱”的混淆?然而,大可不必惊慌,“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”,“到什么山上叫什么药名”。把鼠曲草也称为“白头翁”时,最好加上“有些潮人称作” 。
鼠曲粿是什么草 ?
你说的是鼠曲草做的吧!我们家乡也有做,潮汕、福建宁化、福建浦城等地,用鼠曲草制作的清明团子也是民众非常喜爱的一种时令食品,利用这种草做成的团子面粿叫清明果、QQ果或曲曲果、鼠曲粿!
红桃粿是什么,长什么样 ?
粿(guǒ ) 解释:1、米粉或面粉;2、净米;3、米食 郑码:UFKF,U:7CBF,GBK:BC40 笔画数:14,部首:米,笔顺编号:43123425111234
[编辑本段]粿 概述
潮州人对于凡是用米粉、面粉、薯粉等经过加工制成的食品,都称“粿”。比如萝卜糕,潮州人叫做“菜头粿”(潮语属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南语系)年糕叫做“甜粿”,面包叫“面粿”松糕叫“松粿”。而用米粉蒸成薄片切成条状的叫做“粿条”,所以潮语的所谓粿,实际就是别处所称的糕,但包括的范围又不单纯是“糕”。
[编辑本段]炒粿
潮式粿品中还有一种蒸成半寸厚,切成三角形的“炒粿”,把它炒熟后,加上甜酱油,花生末等配料即成美味的小食。
[编辑本段]潮州鱼丸粿条
即是广府人叫做“鱼蛋汤河粉”的,把粿条放进滚汤的鱼丸汤中泡了一会捞起,加上葱花、猪油、肉片、(鱼+帝)脯、鱼丸及汤汁即成。香港大牌档的“鱼蛋粉”
[编辑本段]粿汁
潮州晨早还有一种早点,叫做“粿汁”的,它是用“炒粿”所用的那种“米粿”,切成条状加水煮至成酱状才进食的。这种粿汁有米的香味,吃时往往以卤汁、卤肉作菜,也有人用卤豆干等。粿汁只有晨早可以食到。清早起来,不大想吃其他东西,这时粿汁一碗,卤肉一块,油炸豆干三四角,便是经济而美味的早点了。
[编辑本段]潮汕粿文化
粿,在潮汕食文化中历史悠久。它的品种繁多,美味爽口,粿大全在潮汕地区发展为一种色、香、味俱全的小食,也成为潮汕食文化的一个缩影。我们了解的粿文化的真正精髓应该是在千千万万普通潮汕人家里,而且融于节日中。 粿,米食也。它在潮汕地区出现有一定的渊源。早先,潮汕先民从中原南迁到潮汕,按祖籍的习惯,祭祖要用面食当果品。南方不产麦子,只能用大米来做果品。这就是“粿”的来历。这简单的米食,在潮汕人手里,成了主食米饭之外五花八门的东西。如甜粿、鼠曲粿、朴籽粿、红桃粿等等。还有些并非米制品,潮人也称之为“粿”。如草粿、无米粿之类。潮汕地区的粿品品种如此繁多,按味道的不同有甜粿和咸粿之分,有因配料或包馅的不同,有菜头粿、芋粿、菜粿、栀粿、猪朥粿、朴籽粿、鼠曲粿、豆粿、笋粿等等,还有以发酵为制作方法的酵粿。这些粿品的制作要求精细、调味多样、烹调考究,其营养丰富、风味独特,堪称色、香、味俱佳,深受人们的喜爱。
[编辑本段]小食领域地位
粿品在潮汕小食领域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,在潮汕民众的生活中发挥着自身的功用。首先,粿是祭神拜祖的贡品。潮汕民间习俗,历来都是极其重视时年八节的祭神拜祖,粿往往被作为时节祭神拜祖的必备祭品,在祭品中仅次于“三牲”。例如按照潮汕民间习俗,逢年过节,家家产户都必要做红曲粿、酵粿、白饭桃等用以祭神拜祖。另外,粿对防治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。潮汕民谚云:“时节做时果”“时令防时病”。就是有选择性地利用适合节气防治常见病、多发病的中草药,用科学操作工艺拌入米粉(俗称粿志)加工研制烹调成可口粿品,以预防疫病。如鼠曲粿,可于春天御春寒咳嗽;红曲粿,可消食健脾;菜头粿,可去邪热气;麦粿,可利便养肝;桅粿,助消化、增食欲,祛疾病。这样的粿品使人既可享受美食口福,又是成为适合时令药膳,可起到增进食欲,提供营养,调摄养生和医药保健,益寿康宁之功。
[编辑本段]粿品小食地方文化色彩
粿品小食除了有祭祀和防治疾病的功用外,其自身还蕴涵着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。 1、“粿文化”体现着潮汕人的纤细品性。潮汕粿文化潮汕民间千家万户的家庭妇女都会做粿,制作的每道工序,都是前辈人在长期实践中总......余下全文>>
安溪鼠壳粿的做法 ?
想要学习安溪鼠曲粿的制作工艺,你到农家里请教会更靠谱些。否则说了你也不一定会,但是看了再问问就会了。